锦瑟——当代的弦外之音 中国女性艺术家联展于8月16日下午在上海的M50舍替艺术空间隆重开幕
Contemporary Interlude Sound: A Joint Exhibition of Chinese Female Artists
策展人:朱泓彦
Curator: Zhu Hongyan
艺术家:陈庆庆、雷双、肖素红、杨文萍、陈鱼、祝青、姜丹丹、朱泓彦、卞慧群、任奕泓、张妍
Artists: Chen Qingqing, Lei Shuang, Xiao Suhong, Yang Wenping, Chen Yu, Zhu Qing, Jiang Dandan, Zhu Hongyan, Bian Huiqun, Ren Yihong, Zhang Yan
开幕式部分嘉宾发言:
马琳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锦瑟——当代的弦外之音”的联展中,十一位女性艺术家以多样的媒介与叙事方式,共同编织出一张横跨个人记忆与社会语境的声音之网。展览没有依循传统的线性叙述,而是将历史片段、城市意象与身体经验拆解、交错,形成一种细腻却充满张力的现场。观众在穿梭其间时,仿佛置身于一架仍在震颤的“瑟”中,每一次转身都可能捕捉到新的频率与暗响。
展览中的作品通过日常物件的再造、身体感官的放大与细节的叠加,揭示那些常被忽略的感受层次。在此,“锦瑟”不只是李商隐的典故,而是作为一种方法。它是对女性经验的重新书写与感官秩序的再组织,同时也是对日常生活的回响。正因如此,本次展览不仅呈现出当代女性艺术家独特的创作视角,更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以低吟和弦外之音,映照出当下的复杂与丰富。可谓是锦瑟五十弦,声声在弦外。
严友人 著名雕塑艺术家
女性之偉大在於她们是大地之母和生命之門!碳基自然人的生命全過程只是宇宙中白駒過隙短暫的一瞬間,一切只在混沌分型現象根本的不可知和不確定之中,所有現存人類對所謂"合理真相"的各種解釋編造和道理羅列均是多余的自圓其說。純粹的藝術家只需有情和合情;無需有理和合理。只有無限的自由放飛才有真正的藝術創造力。藝術創作的全过程已經是藝術家對人類坦露的交代,沒有必要再對藝術作品來評頭論足加以各種說明和評論,這些都是多余自欺的徒勞,因為任何純粹藝術都是沒有標準和沒有結果的不確定⋯⋯所以,對於藝術,能在混沌和分型中沉浮就行⋯⋯
周黎明 著名诗人、收藏家
李商隐的诗,虽以"锦瑟"为题,但通篇并未落到乐器上,而是借"锦瑟"抒发千古之幽情。如此次女性艺术家联展以"锦瑟"来破题,关键是声明功夫在画外!这批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九十年代间的艺术家经历了艺术束缚到个性解放和独立思考的社会变革期,弘外之音重在表明: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并不是其主要的表现方式,思想独立、表达自由、观念超前才能争取在艺术史上的话语权。
朱长元 展览艺术总监
尽管性别平等观念早已逐渐普及,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仍面临展览资源分配和市场认可度等隐性的行业壁垒。但她们通过主动建构社群、推动艺术议题的讨论等,在不断的拓展生存空间和精神维度。另一方面,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开始进入国际视野,证明其创作早已超越“性别标签”,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是一个“流动的群体”,她们以女性身份为起点,却不被其限制,在个人经验与时代命题、本土语境与全球视野、传统媒介与前沿技术之间不断探索,最终通过艺术证明——“女性视角”不是一种“特殊视角”。
朱泓彦 策展人、艺术家
锦瑟无端五十弦,源于唐代李商隐的诗句,表达对于命运的叩问以及情感的追思。在诗中,我们仿佛能触摸到蕴含着无尽哀思与时代沧桑的诗性密码。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借助可视可感的形象来传达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情感。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女性艺术所聚焦的柔韧和慈悲,独特而敏锐的视角,流转于时代对峙的灵魂中,在这个算法主导一切的时代里,女性的力量和温度也许正是一种救赎,一次对未来的,突围式的叩问。
展厅里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种矛盾的综合体:是被拆解的文化骨骼,里面藏着的《兰亭序》基因序列,她们所探究的,是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重新锚定自我的坐标。
展览不提供标准答案,只呈现正在发生的实验现场,在算法时代,重建艺术当代性的本体论价值。既满足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具备引发情感共鸣播力,此次展览,重点突出女性群体在文化传承中的主体性重构,而非被动继承者的角色。
开幕现场花絮:
开幕式嘉宾合影
展览学术主持马琳
马琳,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博士生导师,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访问学者,上海市美术家协会艺术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会员。致力于艺术管理、艺术博物馆学、艺术展览与策划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已出版专著《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书法简史》《展览改变艺术:策展的可能性》,主编《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民间概念与世界视野:“仰观俯察”展览与论坛》《2021无问西东邀请展》《新海派:上海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等。
策展人:朱泓彦
艺术家,写作者。
中国女性艺术家联盟上海会长。长期从事艺术项目的创作与实践,在国内外各大美术馆、艺术机构举办多次个展和重要联展以及学术研讨活动。
艺术顾问:周黎明
生于上海,工商管理硕士、诗人、艺术评论者、young美术馆学术委员。一九七九年开始以诗歌、散文、剧本等形式进行文学创作。二零零二年出版个人文集《独白 对白 旁白》。二零二四年出版诗集《余生》。作品曾入选《朦胧诗二十五年》、《上海诗歌四十年》及被部分报章、杂志刊发。二零零三年入选《上海年鉴》(诗歌创作在探索中前进)三位上海诗人之一。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
艺术顾问:海波
著名诗人。散文家。艺术品收藏者。当代大萨满。
艺术总监:朱长元
资深媒体人、收藏家、独立艺术评论家、国际艺术经纪人
世纪环球艺术执行总裁。
参展艺术家:
陈庆庆
出生于1953年10月1日,1994年开始艺术创作,曾旅居欧洲,现居北京宋庄艺术区,职业艺术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大型艺术展览,部分作品长期被欧洲博物馆巡回展出。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及欧洲和亚洲各国收藏家与收藏机构收藏。
1996年 装置作品"家"首次展出于奥地利现代艺术博物院联展;
1997年 直觉,体验,观念,三人装置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1998年 维也纳森林纺织品艺术节,获二等奖,奥地利下奥州;
1999年 参加第二届国际妇女艺术交流展,泰国曼谷Saranrom公园; “流动的灵魂” 庆庆装置作品展,维也纳 AAI-Gallery Karl Strobe画廊;
2000年 参加世界博览会,德国汉诺威; 庆庆综合材料新作品展,中国当代画廊,英国伦敦;
2001年 90年代中国前卫艺术家资料展,日本福岗美术馆;
2002年 参加“金色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大展,Zagreb,克罗地亚; 参加东亚妇女艺术节,韩国,汉城; 举办“庆庆回来了!”庆庆新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
2003年 举办庆庆装置作品展,美术馆;
2005年 “798的海市蜃楼---神秘的光”庆庆装置作品展(北京大山子艺术区大窑炉展场); 庆庆装置作品展,东京画廊,日本;
2006年 《中式意识—审美营造的当代复兴》,
2007年 《浮游-中国艺术新一代》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韩国首耳; 《金蝉脱壳-从传统和革命中的语言拯救》,南京四方美术馆;
2008年 参加《面对中国-福瑞德收藏展》,冰岛,奥地利,芬兰,挪威,瑞典,德国等地多处博物馆廵展; 举办《庆庆寓言》, 少励画廊, 香港;
2009年参加《镜花水月-----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比利时,欧洲当代艺术中心; 参加《活的中国园林》比利时欧罗巴利亚艺术节; 举办“南柯一梦“ 陈庆庆装置作品展, 北京龙德轩艺术中心;
2010年《面对中国-福瑞德收藏展》瑞典Ystads美术馆,以及德国等地多处博物馆廵展;
2011年《历史新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北京通州区宋庄艺术区; 《我信——在宋庄的中国当代艺术》北京通州区宋庄美术馆 ; 《半边天》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美国费城卓克索大学美术馆; 《德国北方雕塑展》德国Vorwerksallee,24782 Beudelsdorf; 《面对中国---福瑞德收藏展》荷兰SingerLaren美术馆;
2012年《时尚之巅》悦美术馆,北京七九八艺术区; 3月,庆庆装置艺术回顾展; 3月,“是过程不是梦”陈庆庆 陶咏白的下午茶; 6月,“后叙事Ⅱ”群展,别处空间;
2014年“垚:从土地到家园的想象”当代艺术展(雨村美术馆,苏州) ; “多彩亚洲,文化中国”(时代美术馆,北京); “拥有与缺失”
2014联合国消除针对女性暴力国际日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妇女与儿童博物馆);
2015年“奇幻博物馆”庆庆装置二十二年(元典美术馆,北京) ; “气韵生动”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安溪文庙) ; “烽火妇女泪——哭慰安妇”大型新媒体展览(纽约,北京); “万神”中国当代艺术的圣家族(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北京); “微艺术博览会”(玖层美术馆,北京); “风向东”博鳌亚洲当代艺术展(博鳌亚洲经济论坛展场) ;
2016年“全球中国”当代艺术大展(郑东绿地中心,郑州) ; “际会与误读”中国当代艺术中山邀请展(中山博览中心,中山) ; “海纳百川·壁立千仞”作为一种价值共同体的宋庄艺术精神溯源(东区艺术中心,北京) ; “798诞生纪(2002-2006)”(宋庄美术馆,北京); “弱势”中国和欧盟的艺术与人权(欧盟驻华代表处,北京)
家 装置作品 陈庆庆
798的海市蜃楼-数码灯光装置作品 208x145x8.5cm 2005 陈庆庆
肉芽儿-数码灯光装置作品105x190x8.5cm2005 陈庆庆
欢乐大本营 装置作品 陈庆庆
雷双
祖籍湖南长沙,生于书香世家,祖父雷恪及伯、叔祖父在中国美术史上被称为“湘史三杰”。现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届研修班毕业。国家一级美术师。由哈佛大学出版、由美国艺术史学者撰写的《身体的印刻与性别的经典:当代中国的女性艺术(Inscribing the Body and Gendering the Canon: Women’s Art in Contemporary China.)》中,有雷双艺术专题介绍。
2021年入选亚洲影响力TOP100顶尖当代艺术家榜单(BNAAC亚太艺术研究中心/比佛利北美当代艺术中心)。
2024年应邀参加福布斯中国与凤凰卫视主办的“致敬女性力量—福布斯中国卓越女性艺术家邀请展”于北京凤凰卫视凤凰中心。
2024年获“第 三届意大利达芬奇艺术文献奖(中国唯一获奖者)”于罗马。
2024年入选“国际文化榜样人物雷双”由欧洲集邮协会协同联合国邮政和德国、荷兰、奥地利几国邮政全球公开发行一套以雷双肖像及作品为内容的邮票。
2022年参加《The 1st Annual METAVERSE Art@VENICE第一届威尼斯元宇宙艺术年度展》于威尼斯军械库。
1996年应美国女艺术家联盟之邀参加首展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BEIJING AND BEYOND国际巡回展。
1999年“夜与昼”获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颁发的优秀奖并赴华盛顿市参加颁奖仪式。
1998年及2008年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荷之波 100X160cm 布面油画 2018年 雷双
向里尔克致意系列作品 146X114cm 2011年 雷双
光寂之七 146X114cm 2017年 雷双
光寂系列 麻布油彩 100x80cm 2019年
姜丹丹
当代艺术家。上海美术家协会“实验与科学”小组会员。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美学博导,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曾在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201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ODRADEK艺术中心(2020年8-10月)、北京上苑艺术馆(2021年4月)、北京世园(2023年夏)担任驻地艺术家项目。曾在法国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巴黎东京宫、蓬皮杜艺术中心、上海中华艺术宫、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应邀讲座。历年来,姜丹丹的艺术作品曾获得德国柏林Kommunale Galerie美术馆、比利时布鲁塞尔Odradek艺术中心、法国La Lique水晶集团、韩国清州国立艺术中心、北京世园璞燊酒店、上海Young 美术馆、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等机构及海内外私人收藏。
彩云深处 布面丙烯 80x60cm 2019年 姜丹丹
雲水間布面丙烯 80x80CM 2024年 姜丹丹
山野花海 紙上綜合材料 74x49CM 2019年 姜丹丹
任奕泓
跨界艺术家,德国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访问学者,曾获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艺术硕士学位,高校教师,现生活工作于上海。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工艺美学学会、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德国水彩画协会、慕尼黑艺术协会、德意志联邦艺术家协会成员。
O-16 布面综合材料 100x100cm2016 任奕泓
Glimmering Oo. 微光系列 布面丙烯 50x50cm 2017 任奕泓
祝青
出生安徽 现居南京。
2017年 “独墅湖夏日新锐艺术节” 苏州
2018年 “首届中外美术文献奖”展 北京
2018年 “跨文化视野的意大利当代艺术展·中国艺术家平行展”
2018年 “2018年度猎质当代艺术双年展”郑州 珠江 中山 重庆
2019年 【花桥国际·当代艺术展】 桂林
2020年 "碇泊"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平行展·第二届艺术对话展 苏州
2021年 中国表现--青年当代艺术提名展 上海
2022年 第三届安仁双年展 新锐青年艺术特邀展 安仁
2022年 未来剧场 北京
2022年 雪山音乐节当代艺术邀请展 丽江
2023年 温度•当代艺术 巴黎
2024年 本来面目 南京
2024年 南京维度(第三回) 南京
2024年 極——时间的切片与标本 上海
2024年 大艺家当代展 伦敦
2024年 和光同尘 南京
2024年 无问西东 南京
2025年年 南京维度(第四回) 南京
2025年 交互未来 深圳
重构-10 综合材料 55x65cm 祝青
重构 -49 12×55×65cm 综合材料 2025 祝青
陈鱼
1965年生于山东东明,1986年毕业于山东菏泽师专美术系,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曾事写作,有散文作品获得台湾第四界梁实秋文学奖,台湾第七界中央日报文学奖。有绘画作品被收藏于伦敦香格里拉酒店;澳门皇冠酒店;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冠酒店,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法国贝碧欧企业等多地公共空间,2005年至今工作生活于北京宋庄艺术区。2005年来,艺术家一直在探索漆性材料在绘画中的使用和表现力,独具识别性的风格,在综合媒材绘画上有所突破
个展经历:
2023年 《见自己见天地》陈鱼个展 雪莲亮点艺术中心 北京
2023年,《轻羽翼》陈鱼个展,798国际艺术交流中心 ,北京
2020年,《陈鱼-自然而然》,伽利略艺术中心,马德里,西班牙
2019年,《斑斓》陈鱼个人作品展,马德里,西班牙
2018年,《灵幻》陈鱼新作展,蔓空间,北京
2018年,《奢华与格调》陈鱼作品展,威海
2017年,《植觉苏醒》陈鱼个展,1503艺术空间,北京
2016年,《神秘园》陈鱼个展,锦都艺术中心,北京
2015年,《陈鱼个人作品展》拉兰塔画廊,曼谷
2014年,《花非花》陈鱼个人作品展,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北京
2013年,《陈鱼作品个展》蓝润艺术中心,北京
2011年,《夏至云来》陈鱼绘画作品展,798 联合艺术空间,北京
2007年,《陈鱼个人作品展》卡蒂亚画廊, 图卢兹
2007年,《陈鱼个人作品展》艺术景画廊,上海
2007年,巴黎画廊展览会中独立个展,法国大皇宫,巴黎
2006年,《晒梦场》陈鱼个人作品展,798红T空间,北京
群展经历(节选):
2023年,《大美希言》联合设空间,北京
2022年,《中国当代艺术--捷夫.拉比收藏展》,墨尔本,澳大利亚
2021年,《两岸城市交流巡回展》,台中,台南
2020年,《无缘无故》,798朗空美术馆,北京
2018年,《无界》海美术馆首展,威海
2016年,《重构的他者》当代艺术群展,广东中山艺术节,中山
2016年,《秘密花园》-国际艺术联展,北京当代艺术空间,北京
2016年,《光之回响》艺术群展,红门画廊,北京
2016年,《共振计划》中国当代艺术群展,圣乌尔班,瑞士
2015年,《当代女艺术家联展》裸眼空间,北京
2014年,《她时代》女画家联展,时代美术馆,北京
2011年,《德国北方艺术节2011》,石荷州,德国
2013年,《春季联展》新绘画画廊,洛杉矶
鸟布面综合材料 120x100cm2023年 陈鱼
远天布面综合材料 120x100cm2019年 陈鱼
生息永续布面综合材料 120x100cm2023年 陈鱼
肖素红
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 获硕士学位
2011年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上海美院国画系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画师
上海市收藏书画院院委
民进中央开明书画院理事
张妍
90后新锐艺术家
个展:
山戏——张妍个人作品展(嵩山画馆)
现在ALIVE——张妍个展 (南京财经大学美术馆)
当春乃发生——张妍个展(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
主要联展:“生生 日新——当下书写艺术邀请展”(澄元艺术空间.上海)“嵩山八闲展”(升达美术馆.郑州)、“首届亚太艺术展”(南大美术馆‧南京)“山风展"(今日美术馆‧北京)“马上封侯——魏墨、张妍双人展” (十方画廊.青岛)《一巴掌》——小幅当代艺术作品展(SHUI空间.郑州)“嵩山艺术群落十周年文献展”(今日美术馆)“天作会.书的解放展”(日本 东京)
俩个 纸面油画棒 2025 张妍
杨文萍
生于云南弥勒市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7年到北京建立个人艺术工作室至今
职业艺术家
密语-42纸本彩墨80x80cm2023年 杨文萍
密语系列 纸本彩墨 80x100cm2025年 杨文萍
卞慧群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2006开始作为设计师入行工作,在国内及国际大型设计事务所曾担任总监,涉及技术以及团队搭建与管理。
参与2021年“爱要发电”艺术家邀请展。
手语 布面油画 75x85cm卞慧群
朱泓彦
策展人 艺术家 写作者
吉光片羽 60X80cm 纸本水墨 2018年 朱泓彦
山之回响 纸本水墨 60X80cm 2019年 朱泓彦
方寸间 100X100cm 综合材料 朱泓彦
"Why should the zither have fifty strings?" This line, from the Tang Dynasty poet Li Shangyin, is a meditation on fate and longing. His poetry carries an emotional depth that transcends time—each string, each note, a reminder of passing years. Zhuang Zhou dreams of becoming a butterfly, the cuckoo sings with the sorrow of an ancient king. The moon weeps over the sea, while warm sunlight turns jade into mist. Through vivid imagery, Li Shangyin transforms sound into vision, crafting a dreamlike world where emotion lingers in fragments.
In our hyperconnected yet uncertain era—where faith, trust, and conviction feel increasingly elusive—the resilience, compassion, and sharp perspective of women’s art resonate profoundly. Love, like art, is not static but a verb. In an age ruled by algorithms, the warmth and strength of the feminine may offer redemption, a bold question posed to the future.
This exhibition makes no grand claims of "saving tradition" nor succumbs to narratives of "cultural decline." Each work here is a paradox: deconstructed cultural skeletons hiding the DNA of The Orchid Pavilion Preface. These artists explore how to redefine their coordinates through personal creative language amid uncertainty.
There are no definitive answers—only an open laboratory. Stains, unfinished forms, and fragmented shadows form a sincere proposal for cultural continuity. Rather than fearing the future, let tradition thrive wildly in contemporary flux. By dismantling and reassembling, we rebuild meaning in the algorithmic age. The tension between tradition and technology fuels creative energy, balancing scholarly rigor with emotional resonance.
This exhibition highlights women not as passive inheritors but as active reconstructors of culture.
Curator: Zhu Hongyan
出品人:林恩华、蔡德颖
策展人:朱泓彦
学术主持:马琳
艺术顾问:周黎明、海波
艺术总监:朱长元
展览统筹:张淑贤、黄佳宁、蔡云飞
媒体统筹:墨研會、黄佳宁
主办单位:M50舍替艺术空间
协办方:上海日木三石美术馆